顾加明
6小时前在线
全职 · 300/日  ·  6525/月
工作时间: 工作日08:00-23:00、周末08:00-23:00工作地点: 远程
服务企业: 0家累计提交: 0工时
联系方式:
********
********
********
聊一聊

使用APP扫码聊一聊

个人介绍

我是程序员客栈的【顾加明】,一名【python编程:数据自动化以及网络爬虫技术】; 我毕业于【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院】,担任过【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的【监控领班】; 负责过【Excel自动化办公技术】,【网络爬虫技术】,【数据分析】的开发; 熟练使用【Python】,【Pycharm】,【Thonny】,【Visual Studio Code】,【Jupyter Notebook 】; 如果我能帮上您的忙,请点击“立即预约”或“发布需求”!


在超市监控室的日夜轮转中,我习惯用代码重构世界的逻辑。当摄像头捕捉商品流动的轨迹时,键盘上的指尖正搭建着另一个维度的秩序——用Python编写的爬虫程序在数据海洋里捕捞星辰,机器学习模型在屏幕角落默默生长根系。这份工作让我学会在沉默中观察规律,而编程则赋予我表达沉默的语言。


独处是我的氧气。下班后绕开人群,沿着河岸让脚步声切割黄昏,耳机里循环的爵士乐是唯一的社交对话。跑步时大脑会生成新的神经元,就像写代码时不断分叉的if语句;散步则像调试程序,在慢速循环中捕捉生活细微的异常值。社交软件的红点从未亮起,但我在GitHub上收获的star,比现实中交换过的眼神还要温暖。

内向并非缺陷,而是另一种生存策略。就像监控室里需要过滤99%的无用信息才能抓住关键帧,我的思维系统也在持续降噪——剔除冗余的社交信号,保留代码报错时的电流震颤,保存跑步时风穿过耳蜗的频谱。孤独是自洽的闭环,而编程教会我如何优雅地处理异常。

有人把生活过成热闹的集市,我则选择做自己的系统集成工程师。在代码与脚步构筑的双重世界里,每个独处时刻都在编译,等待生成更完整的自己。

工作经历

  • 2014-11-14 -至今滨海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监控领班

    监控领班岗位职责 工作概述: 在上级主管(如安全主任、保安部经理)领导下,负责消防监控中心的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监控系统高效运行,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区域安全。 主要职责: 1. 安全管理与执行 ○ 贯彻执行上级及相关部门的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团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及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团队应急响应能力。 ○ 监督值班人员工作状态,确保24小时无脱岗、漏岗现象。 2. 设备管理与维护 ○ 熟悉消防报警系统、监控设备、安防器材的性能与操作,定期组织设备巡检与功能测试。 ○ 协调工程部或专业维保单位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 对高频误报部位进行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并上报。 3. 应急处理与协调 ○ 接到报警信号后,迅速确认情况并调度人员现场核实,按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如火灾、治安事件)。 ○ 及时向上级(如消防主管、部门经理)汇报重大事件进展,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4. 团队管理与培训 ○ 合理安排值班班次,确保人员配置合理。 ○ 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成员操作规范与应急处理能力。 ○ 审核值班记录,监督卫生管理,保持监控室整洁及设备无尘。 5. 制

教育经历

  • 2006-01-01 -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院python专科

    专科毕业,工作接近十五年

语言

普通话
0
1
2
3
4
5

技能

0
1
2
3
4
5
作品
python:网络爬虫

网络爬虫:互联网信息的隐形捕手 网络爬虫(Web Spider),又称网络蜘蛛或网络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程序,通过模拟浏览器行为,按照预设规则从互联网上批量获取网页内容。自诞生以来,爬虫技术已成为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关键工具,但其边界亦伴随技术发展与法规约束不断演变。 一、技术原理:如何编织“数据之网” 1. 工作原理 ○ URL导航:爬虫从初始URL(如网站首页)开始,解析HTML中的超链接(),递归遍历网站结构,形成“爬取路径”。 ○ 请求与响应:通过HTTP/HTTPS协议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网页源代码(HTML、XML等),再经解析提取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 ○ 动态内容处理:现代爬虫结合JavaScript渲染引擎(如Selenium),可抓取单页应用(SPA)中的动态加载数据。 2. 核心技术组件 ○ 调度系统:管理待爬队列,优化资源分配(如分布式爬虫使用消息队列)。 ○ 反爬机制对抗:通过IP轮换、User-Agent伪装、验证码识别等技术突破网站反爬限制。 ○ 数据存储:结构化数据存入数据库(如MySQL、MongoDB),非结构化数据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 二、应用场景:数据驱动的多领域渗透 1. 搜索引擎内核 谷歌、百度等巨头依赖爬虫构建索引库,实现“全网搜索”功能。例如,爬虫定期抓取新闻网站,确保用户查询到最新资讯。 2. 商业情报与竞争分析 企业通过爬虫采集竞品价格、用户评价(如电商评论),辅助定价策略与产品优化。例如,航空公司利用爬虫监控机票价格波动,调整收益管理模型。 3. 舆情监测与社交媒体分析 政府机构或品牌方抓取微博、论坛数据,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评估公众情绪。2024年某品牌危机事件中,爬虫实时分析10万条评论,助力公关团队快速响应。 4. 学术研究与数据科学 科研团队爬取专利数据库、学术论文(如arXiv),加速知识图谱构建。COVID-19疫情期间,爬虫助力整合全球医疗论文,加速疫苗研发信息共享。 三、技术演进:智能与合规的双向博弈 1. 智能化趋势 ○ AI增强解析:基于机器学习的语义理解模块,可自动识别网页中的关键数据区域(如商品标题、价格)。 ○ 自主学习:通过强化学习优化爬取路径,例如优先爬取高价值页面,降低无效流量消耗。 2. 合规化挑战 ○ 隐私与版权风险: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爬虫避免抓取个人数据;未经授权复制受版权保护的新闻内容可能触犯法律。 ○ 伦理框架:2025年“全球AI伦理联盟”提出《爬虫行为准则》,要求开发者明确数据用途,避免“数据霸权”。 3. 技术对抗 ○ 反爬虫技术升级:网站采用JavaScript混淆、行为分析(如监测连续请求频率)识别爬虫。 ○ 去中心化爬虫:Web3.0背景下,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爬虫网络(如The Graph)尝试打破单点控制,提升数据获取的公平性与抗审查能力。 四、风险规避:法律与技术的平衡 1. 核心合规原则 ○ 遵守Robots协议:爬虫启动前必读目标网站的robots.txt文件,避免抓取禁止区域(如“/admin/*”)。 ○ 数据最小化:仅采集必要字段(如新闻标题而非全文),存储时采用加密与匿名化处理。 2. 风险应对策略 ○ 授权合作:与数据源方签署API接口协议,获取合法数据通道(如Twitter官方数据API)。 ○ 动态调整:监测网站技术变更,及时更新爬虫规则,避免因网站改版触发反爬机制。 结语:工具理性与伦理边界 网络爬虫如同互联网世界的“显微镜”,既放大了数据的价值,也暴露了隐私与权利的脆弱性。未来,技术开发者需在“效率”与“责任”间建立动态平衡——用算法优化数据获取,以法律与伦理约束算法滥用,方能使爬虫真正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良性齿轮”。

0
2025-05-01 11:48
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从信息碎片到智慧沉淀的实践指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KM)已成为知识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系统架构、工具选择、管理流程三个维度,阐述如何搭建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获取、整合、创新与价值转化。 一、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 1. 核心定义与价值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系统化方法,将零散信息转化为可复用的知识资产,并支持决策与创新。美国学者Dorsey提出,PKM包含信息检索、评估、组织、表达、安全、协同六大核心技能,其本质是提升个人知识生产效率的工具集。 2. 心智模式与流程闭环 ○ 知识输入:通过多渠道(阅读、学习、社交)获取信息,需结合个人目标筛选高价值内容。 ○ 知识加工:分类存储、关联分析(如思维导图、笔记标签化),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认知。 ○ 知识输出:通过写作、演讲、实践等方式外化知识,形成反馈循环,驱动迭代优化。 二、工具选型:高效系统的技术支撑 1. 任务管理工具 ○ 滴答清单:聚焦短期任务与资源管理,通过「计划-执行-复盘」流程提升执行力。 ○ Notion/语雀:支持多维度分类(如项目、领域、标签),实现知识结构化存储与协作。 2. 笔记与知识库 ○ 碎片化记录:使用语雀「小记」快速捕捉灵感,支持多端同步与素材一键归档。 ○ 深度沉淀:借助Obsidian的双链笔记功能,建立知识节点关联,触发跨领域创新。 3. 文件与资源管理 ○ 坚果云:同步高频小文件(文档、设计稿),确保多设备无缝协作。 ○ Eagle+百度网盘:分类存储图片、大型资源(学习资料、影视素材),结合AI标签提升检索效率。 三、系统架构与实践方法论 1. 知识分类与存储 ○ 采用「领域-主题-子项」三层结构,如「运营知识库」→「内容策略」→「用户增长案例」。 ○ 文件命名规则:「日期-关键词-版本号」(如20250501-内容模板-v1.0),结合数字编码提升可读性。 2. 动态迭代机制 ○ 设立「临时知识池」:收纳未分类信息,每周批量归档,避免系统臃肿。 ○ 定期复盘:通过「知识审计」清理冗余内容,更新核心知识库的关联与价值评估。 3. 安全与协同 ○ 敏感信息加密存储(如密码管理器1Password),确保数据安全。 ○ 利用Notion共享知识库,支持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降低信息孤岛效应。 四、进阶实践:从管理到创新 1. 知识触发系统 ○ 通过「随机关联工具」(如Zotero的随机笔记推荐),打破思维定式,激发跨领域灵感。 ○ 定期输出知识产品(如博客、白皮书),倒逼知识深度整合。 2. 心智模式优化 ○ 结合「反思日记」记录决策逻辑,识别认知盲区。 ○ 采用「费曼技巧」验证知识理解,通过教学式输出强化记忆。 结语:知识管理的长期主义 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并非工具堆砌,而是认知能力的延伸。通过标准化流程、结构化存储与持续迭代,最终实现从信息过载到知识生产力的转化。建议从单点突破(如优化笔记工具)逐步扩展,结合个人场景需求灵活调整,方能构建真正赋能自身的知识系统。

0
2025-05-01 11:27
更新于: 4小时前 浏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