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介绍
计算机应用硕士,具有多年的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经验,学习能力强
技能:
1、熟练掌握C语言,熟悉Linux操作系统和多线程开发经验,有多年的C+Linux相关开发经验;
2、具有多年嵌入式Linux平台开发经验;
3、熟悉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流程和相关工具,具有编写详细设计文档能力;
其他:
1、研究生学历,本科专业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2、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英语水平通过CET-6;
3、计算机相关基础扎实,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组成原理;
工作经历
2016-05-01 -2019-05-01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
主要负责嵌入式设备系统组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主要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 曾获得《年度部门优秀工程师奖》《项目优秀新人奖》等奖项
教育经历
2013-09-01 - 2016-06-01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在队伍作品“基于感知物联网的自适应跳频系统”获得“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教育部主办)”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所在队伍作品“基于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的可穿戴设备通讯解决方案”获得“华为杯”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
技能

针对物联网设备通讯方式多样且数量众多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支持多种物联网通讯技术的轻量级网络构建层方案. 方案设计了一套将物联网内部通讯连接映射到网关端口的转换机制,并根据物联网实际的部署环境设计了内网穿透和拥塞控制机制,其中设计的轻量级物联网网关可通过以太网和移动网络连接互联网,并在软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与测试,应用实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支持物联网中多种异构的感知识别网连入互联网


针对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流量随访问者数量增加而上升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构建大型 WSN 并降低系统流量的应用系统框架。系统采用 IPv6 和低功耗无线个域网的 IPv6 技术(6LoWPAN)搭建大规模WSN,使用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协议和针对 WSN 设计的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SN)协议在应用层搭建了连接 WSN 和传统互联网的发布/订阅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当系统中存在 5 个传感器节点时,与受限应用协议(CoAP)构建的 WSN 应用系统相比,提出的系统框架的数据流量仅为前者的 18% 左右。这表明该系统框架可有效地控制访问者增加对 WSN 流量造成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