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驱鸟物联网平台
软硬件结合的大型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实现驱鸟设备远程管理与监控,保障机场飞行
安全。
点击空白处退出提示
机场驱鸟物联网平台
软硬件结合的大型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实现驱鸟设备远程管理与监控,保障机场飞行
安全。
1. 监测与识别系统(“眼睛”和“大脑”)
雷达监测:使用专用鸟类雷达,可24小时全天候工作,探测机场周边数公里范围内的鸟群,获取其位置、高度、速度、航向和数量信息。尤其擅长发现高空、夜间或恶劣天气下的鸟群。
光电监测:包括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部署在跑道关键位置,用于对雷达发现的目标进行视觉确认和物种识别。热成像在夜间尤其有效。
声学监测:通过阵列麦克风识别特定鸟类的叫声,辅助判断鸟的种类和大致方位。
AI识别引擎:平台的核心大脑。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雷达和视频数据,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鸟类种类,并评估其威胁等级。
2. 驱赶与干预系统(“手脚”)
平台在识别到威胁后,会自动或由操作员手动启动相应的驱赶设备,形成一个分层次的驱赶网络:
声学驱赶:播放鸟类天敌的叫声或惊恐鸣叫,或使用定向声波装置(声炮)对特定区域进行驱赶。
视觉驱吓:使用激光炮(对鸟类有惊吓效果但对人眼安全)、恐怖眼、风动闪光驱鸟器等。
物理驱赶:遥控煤气炮、鸣枪示警、猎枪射击等。
生态管理建议:平台会根据长期数据,分析鸟类活动的根本原因(如食物、水源、栖息地),并向场务部门提出环境治理建议,如除草、排水、治理昆虫等,这是最根本的驱鸟方式。
3. 指挥与控制中心(“中枢神经系统”)
一体化控制台:所有监测数据和驱赶设备都集成在一个统一的软件界面上。操作员可以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实时掌控整个机场区域的鸟情动态。
GIS地理信息系统:将鸟情信息、驱鸟设备位置叠加在机场电子地图上,实现可视化指挥。
智能告警与决策支持:当系统探测到高风险鸟情(如鸟群进入跑道端安全区)时,会自动发出声光警报,并可根据预设方案,推荐最优的驱赶策略(例如,建议使用哪个位置的煤气炮和激光炮组合)。
通信联动:平台可与塔台进行信息互通,及时向飞行员和空管员发布鸟情警告。
4. 数据记录与分
1.智能视频流处理 (基于RTSP协议)
技术实现:
•通过RTSP协议拉取摄像头视频流,进行解析、转码、分发与存储,可集成流媒体服务器。
业务价值:
•统一视频监控平台:整合不同品牌的网络摄像头,实现集中管理、实时观看与云端录像。
•低延迟直播服务:为安防、远程巡检、直播等场景提供稳定、流畅的视频服务。
•为AI分析提供数据源:为后续的AI图像识别(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提供稳定的视频流输入。
2. 实时数据采集与设备联动 (基于UDP协议)
技术实现:
•通过UDP协议高效接收雷达、传感器等设备上报的实时数据(如驱离警报、设备状态心跳包)。
业务价值:
•构建智能预警系统:实现“感知-传输-报警”的秒级联动。例如,雷达发现入侵,即刻触发摄像头转向、启动警报并通知负责人。
•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控:实时掌握前端设备(摄像头、雷达)的在线/离线状态,实现预测性维护,降低现场运维成本。
3. 无人机系统集成
技术实现:
•通过SDK或API与无人机厂商平台对接,实现航线控制、任务规划、状态监控与媒体文件管理。
业务价值:
•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融合:将无人机采集的空中视频、图像与地面监控数据结合,构建立体化监控网络。
•自动化作业:实现无人机自动巡航、数据采集,广泛应用于测绘、农业、应急指挥等领域,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