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维护
硬件设备巡检:每日通过监控平台查看服务器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 IO 及存储空间等,当磁盘使用率达 80% 时启动扩容评估。每周执行硬件巡检,检查服务器指示灯状态、散热风扇运行、电源冗余等,并记录设备运行温度,确保机房环境温度≤25℃,湿度在 40% - 60%。每月清洁服务器机柜滤网,每季度对存储阵列进行 RAID 状态检查。
网络设备维护:每日监控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的端口流量与丢包率,当某端口流量持续超阈值时,分析是否存在广播风暴或异常访问。每周登录防火墙查看安全日志,清理过期的访问策略,更新入侵检测规则库。每季度对网络拓扑进行梳理,测试核心设备冗余切换功能。
动力环境保障:定期对机房空调系统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温度和湿度在合适范围内,为设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对 UPS 电源设备和电池组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供电稳定,防止停电导致设备停机。
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备份与恢复:核心业务数据如电子病历、医嘱等采用 “本地备份 + 异地容灾” 策略。本地每日 23:00 执行增量备份,每周日执行全量备份,备份文件存储于独立磁盘阵列;异地容灾备份每日通过加密专线同步,存储周期≥30 天。每月随机抽取 1 次备份文件进行恢复测试,验证数据完整性。
数据访问控制:遵循 “最小权限原则”,为不同岗位的人员分配相应的权限,如医生仅开放电子病历书写、医嘱下达权限,护士开放执行医嘱、护理记录权限等。每月审核用户权限,清理过期或多余的权限,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故障响应与处理
故障分级响应:根据故障影响范围与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一级故障如系统瘫痪、核心业务中断,影响范围≥3 个临床科室,信息科接到报告后 10 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运维小组全员到岗;二级故障 30 分钟内响应,安排专人处理;三级故障 2 小时内响应,登记后按优先级排期处理。
故障处理流程:运维人员通过日志
基础设施维护
电力系统维护:监控 UPS 负载率、电池温度及电压,每季度进行深度放电测试,每年更换老化电池组;检查 ATS 切换功能,检测 PDU 输出电流,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扫描配电柜接头、电缆;每月对备用发电机进行空载运行测试,每年进行负载测试。
制冷与空调系统维护:日常监控精密空调出风温度、湿度,每月清洁过滤网,每季度校准温湿度传感器,检查制冷剂压力,清理冷凝水排水管,年度进行深度维护,清洗蒸发器 / 冷凝器翅片等。
网络设备维护:检查网络设备的连通性和传输速率,确保网络通畅;定期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的固件和软件,设置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网络流量和日志。
环境监控与维护:监控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安装水浸传感器和烟雾报警器,防止火灾和水灾的发生,确保机房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备份与恢复:核心数据每日全量备份,保留至少 3 个版本,每月随机抽取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测试;建立异地灾备中心,实时同步核心数据,灾难发生时按预案切换灾备系统,4 小时内恢复核心业务。
数据访问控制:遵循 “最小权限” 原则,新员工入职时按需分配权限,离职 / 岗位变动时 24 小时内回收权限,每季度审核用户权限,禁止共享账号。
故障响应与处理
故障申报:临床 / 职能部门通过内部工单系统或电话申报故障,说明现象、影响范围、发生时间。
诊断与评估:信息科维护人员 30 分钟内响应,远程 / 现场排查故障原因,评估故障等级,核心业务故障需 2 小时内初步恢复。
修复与验证:制定修复方案,经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后实施,修复后测试系统功能,确认故障解决,反馈申报部门并记录处理过程。
软件系统维护
系统软件维护:进行系统补丁更新、功能优化、BUG 修复、接口调试,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兼容性维护。
应用软件维护:收集临床科室的软件使用反馈,整理功能优化需求,提交厂商
一、项目前期准备
该阶段需明确目标、组建团队并完成基础评估,为后续实施奠定基础。
需求与目标确认:联合信息科、临床科室(如门诊、住院部)、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梳理核心需求,明确项目目标,例如 “保障 HIS/EMR 系统全年可用率≥99.9%”“数据备份恢复成功率 100%”。
团队组建与分工:成立专项小组,明确各角色职责。
项目负责人:统筹整体进度,协调医院内部科室与外部运维厂商。
技术实施组:由厂商工程师与医院信息科人员组成,负责硬件调试、软件配置。
监督验收组:包含临床科室代表与信息科负责人,负责验证功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现状评估与方案制定:对机房现有设备(服务器、网络、UPS)、数据备份机制、故障处理流程进行全面排查,识别风险点(如部分服务器使用超 5 年、备份周期过长),并结合需求制定个性化实施案,明确各阶段时间节点与交付物。
二、分阶段实施核心环节
实施过程需分模块推进,优先保障核心业务稳定,避免影响医院日常诊疗。
1. 基础设施升级与维护实施
该模块聚焦硬件设备与机房环境的优化,是系统稳定的基础。
设备采购与替换:根据现状评估结果,采购符合医院需求的服务器、核心交换机、UPS 电池组等设备,优先选择与现有系统兼容的型号;对老化设备(如运行超 8 年的存储阵列)进行替换,替换前需备份设备配置文件,避免配置丢失。
环境监控系统部署:在机房关键位置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水浸探测器、烟雾报警器,连接至集中监控平台;调试精密空调与 UPS 系统,确保空调能自动调节温湿度(维持 22-25℃、40%-60% 湿度),UPS 负载率控制在 60% 以内,且断电后能支撑≥4 小时。
网络架构优化:重新梳理网络拓扑,划分业务网段(如 HIS 系统、办公网络、设备网),通过 VLAN 隔离降低广播风暴风险;配置核心交换机冗余,测试主备切换功能(切换时间≤1 秒),确保网络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资源!如果遇到资源链接失效,请您通过评论或工单的方式通知管理员。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资源文章禁止商业使用运营!

下载安装【程序员客栈】APP
实时对接需求、及时收发消息、丰富的开放项目需求、随时随地查看项目状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