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介绍
我是程序员客栈的fantasticlin,一名AI工程师; 我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河北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项目,担任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实习生; 负责过孤独症嗅觉相关的基因与脑成像研究和人猴血管指标的差异比较以及脑血管网络的构建; 熟练使用Python,C++,PyTorch,Hugging Face,SimpleITK,Linux,HTML,CSS,JavaScript,Docker,HPC等。 如果我能帮上您的忙,请点击“立即预约”或“发布需求”!
工作经历
2025-02-20 -2025-04-30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实习生
1) 检查深度学习模型eICAB在3D威利斯环分割任务中的准确性; 2) 提取血管中心线,构建血管骨架,并计算血管长度、直径、加权平均扭曲度、角度标准差等结构性指标; 3) 优化中心线提取算法:针对血管重叠和高弯曲区域易产生中心线“桥联”的问题,采用两种改进策略:一是采用独立提取机制,避免空间邻近血管之间误连;二是对高弯曲区域引入消融策略,提升结构识别的稳定性与精度。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最大路径算法定位颈内动脉端点,端部保留原始中心线,中部替换为消融后的优化中心线,在确保各血管中心线相连的同时,有效避免弯折处产生中心线桥联。
教育经历
2022-09-01 - 2025-07-01河北大学生物信息硕士
硕士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完成硕士期间的研究,主要从事的是医学影像和基因组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论文已投稿。
语言

1) 基于FreeSurfer处理的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对357名孤独症患者与391名健康对照的嗅觉相关脑区进行结构分析,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控制协变量后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嗅觉皮层和杏仁核存在显著异常,且Kendall’s Tau-b分析表明结构异常与社交沟通缺陷及重复行为显著相关; 2) 使用fMRIprep、Nilearn对214名孤独症患者和248名健康对照的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构建全脑功能连接图谱,发现孤独症患者中以杏仁核、眶额叶皮层和岛叶为种子区的功能连接模式显著异常; 3) 基于66,387个家庭队列与14,188个病例-对照队列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系统评估嗅觉相关基因在孤独症中的突变负担,涵盖新生突变、遗传突变及病例-对照组突变三种遗传模式,并细分单核苷酸变异、插入缺失及拷贝数变异等突变类型; 4) 通过层级贝叶斯模型TADA,综合考虑突变数、变异率、样本大小、不同遗传模式下的先前相对风险以及突变类型以量化各嗅觉相关基因对孤独症风险的贡献; 5) 构建PPI与共表达网络,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