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场景:
面向深度学习框架底层性能优化领域,聚焦 PyTorch 生态中算子执行效率不足、融合算子支持有限等痛点,通过手工编写 CUDA 内核、优化内存访问与计算逻辑、实现算子融合等手段,构建一套高性能算子优化库。
该库需兼容 PyTorch 接口规范,既能单独替换低效原生算子,也能提供 FlashAttention 等高频融合算子的高效实现,最终支撑 Transformer、LLM 等大模型在训练 / 推理阶段的算力提升与显存优化。
点击空白处退出提示
行业场景:
面向深度学习框架底层性能优化领域,聚焦 PyTorch 生态中算子执行效率不足、融合算子支持有限等痛点,通过手工编写 CUDA 内核、优化内存访问与计算逻辑、实现算子融合等手段,构建一套高性能算子优化库。
该库需兼容 PyTorch 接口规范,既能单独替换低效原生算子,也能提供 FlashAttention 等高频融合算子的高效实现,最终支撑 Transformer、LLM 等大模型在训练 / 推理阶段的算力提升与显存优化。
核心业务目标
算子支持:实现 FlashAttention、Grouped-Query Attention 等融合算子的 AMD GPU 适配版本,利用 ROCm 生态特性(如 MIOpen、rocBLAS)解决 “算子拆分执行” 的内存带宽浪费问题,将注意力机制计算效率提升 50% 以上。
性能突破:针对 PyTorch 原生算子(如矩阵乘、卷积、激活函数等)在特定场景(如高维张量、稀疏计算)下的性能瓶颈,通过 CUDA 优化使算子执行速度提升 2-10 倍,显存占用降低 30% 以上。
融合算子支持:实现 FlashAttention、Grouped-Query Attention 等融合算子的 CUDA 版本,解决原生框架中 “算子拆分执行” 导致的内存带宽浪费问题,将注意力机制计算效率提升 50% 以上。
通用性与兼容性:算子库需支持 PyTorch 的自动微分(Autograd)机制,适配动态图 / 静态图模式,并提供 Python 接口供上层框架无缝调用。
工程化落地:建立算子性能基准测试体系(如对比 PyTorch 原生算子、Triton 优化算子),输出可复用的优化模板(如线程块划分、共享内存利用、数据类型适配),支撑后续算子快速迭代
算子瓶颈分析:通过 PyTorch Profiler 等工具定位性能热点,识别算子中内存访问效率低(如非连续内存访问、重复数据加载、bank冲突等)、计算资源利用率不足(如 SM occupancy 低、指令流水线阻塞,寄存器占用过多)等问题。
CUDA 内核开发:针对目标算子(warpctc、softmax、topk、layernorm等)优化线程映射策略(如 2D 线程块适配矩阵分块)、利用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减少全局内存访问,结合寄存器 tiling 提升计算并行度。
针对融合算子(如 FlashAttention),通过 “计算 - 内存访问重叠”“数据重排(Row-major→Block-major)”“软同步(Soft Sync)” 等技术,规避多头注意力中多次读写全局内存的开销,实现计算与访存的流水线化。
数据类型适配:支持 FP16、BF16、FP8 等低精度计算,结合混合精度策略(如计算用 FP16,累加用 FP32)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升吞吐量。
兼容性适配:通过 PyTorch 的torch.library.Library注册自定义算子,实现与torch.nn模块的接口对齐;针对不同 GPU 架构(如 SM_80、SM_90)编写条件编译代码,利用 Tensor Core 等硬件特性。
性能验证与迭代:构建基准测试集(如基于 GPT-2、LLaMA 的子模块),对比优化前后的吞吐量(TFLOPS)、延迟(ms)、显存峰值,通过迭代调整线程配置、内存布局等参数逼近硬件理论性能上限




评论